15
Aug
優化養殖結構,進行生態養殖
自2015年3 月以來,國內豬價觸底回升,開啟了新一輪生豬養殖的高景氣周期,在2015年9 月份達到近19 元/公斤的階段性高點后雖有所下調,但很快于11 月重拾升勢,從16 元/公斤的水平穩步上漲至2016年6 月份的21 元/公斤,此后雖有回落,在2016年10 月份跌破16 元/公斤,但目前回升至18 元/公斤附近。
由此咱農民應該可以看出,在這長達22個月的時間里,生豬養殖一直是維持豐厚的利潤水平,但在行情如此景氣的狀態下,生豬存欄恢復卻十分緩慢,能繁母豬存欄更是一跌再跌,與傳統的“豬周期”完全不同。
傳統的生豬養殖市場規律是養殖戶們通過市場價格的波動來調整養殖規模,一般來說,生豬價格上漲,隨之母豬存欄量也會得到提升;然而,今年目前的市場狀況是在豬價持續處于高位的時候,母豬存欄不增反減;這其實就是我國對于農村養殖污染環境的治理把控的結果,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生豬行業產能效應。
除此之外,今年,我國加大力度治理農村養殖污染問題,提出鼓勵農村大規模化的生產養殖,對于不符合要求的農村中小散養戶養殖場提出拆遷關停的政策,那么,農村中小散養戶該如何才能夠不被淘汰呢?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養豬同樣不例外,養豬散戶雖擁有多年養豬經驗,但是技術仍然不比大型養豬場,所以農村豬散戶可以通過學習一些先進養豬技術,提高養豬水平。
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養殖污染問題,因此,農村散養戶不斷優化養殖結構,進行生態養殖,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總而言之,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再結合2015、2016年的豬價走勢,預測今年生豬供應應該會繼續吃緊,生豬價格在今年夏天來臨之前會迎來高點,雖說達到2016年的高點可能性不大,但是突破如今8元/斤的跌價至10元/斤還是有可能的。相信咱農村養殖戶還是有所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