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Sep
妊娠母豬的營養需求與飼養管理
母豬妊娠期指母豬從配種開始至分娩結束之前的懷孕期,此期間母豬要為母豬和胎兒提供營養儲備。而我們豬群飼養管理的目標就是滿足母豬的需求,使母豬保持最佳體況;同時促進母豬體內胎兒正常發育,防止流產和死胎,生產出健壯、有活力、初生體重大的仔豬。如何達到豬群保持最佳的體況?
基于法國asserva養殖模式和經驗的飼料配給建議是:飼養管理要根據母豬的個體情況(體重,膘情,不同生理階段等)以及季節因素做相應的調整。
關于母豬采食與營養搭配
根據母豬在生產周期不同階段對營養的需求,來制定飼喂方案是必要的。在妊娠早期,管理者要根據母豬的實際背膘值,計算料量以及產仔期需要達到的目標背膘值,在妊娠期,管理者要根據母豬機體的實際需要調整料量。能量和營養的儲備應該根據母豬的實際情況做適當的調整,避免在產仔時出現過肥或過瘦的母豬。同時母豬的進食每天都是變化的。一般來說,母豬食欲最好的時間是在早晨和下午。生產后的前三天,如果每天吃兩頓,可降低仔豬的死亡率。吃的次數增多,有助于母豬的采食量的增加。
妊娠期飼料的成分組成建議:
粗纖維可以調節母豬的食欲和妊娠期間的腸道功能。
能量的提供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
需要一些低水平的氨基酸(蛋白質)。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母豬在妊娠不同階段的縱向比較。
在妊娠期,母豬維持正常所需要的能量占總能量的25%,此部分的能量用來保證母豬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條件,快速返情。具體消耗的能量多少取決于豬的大小。當母豬成群飼養、戶外飼養或者周圍環境溫度較低時(低于18攝氏度),會需要更多的能量。
而產后母豬產奶需要的能量占總能量的75%,考慮到妊娠母豬產后能量消耗的影響,在妊娠期就要對母豬的體重、膘情提前管控。
產后母豬能量需求取決于窩產數量,如果母豬的能量攝取非常低,將會導致產奶量下降,身體狀況變差。母豬在哺乳階段因為產奶而體重減輕的狀況非常常見,此種狀況下,經產母豬要比初次產母豬損耗多出一倍。母豬過多的背膘損失會對下一窩產生影響:每損失1mm減產0.2只小豬。如果母豬在哺乳期間失去過多體重,那么在斷奶后我們要飼喂足夠的料量,以保證其恢復體能,準備下一輪妊娠和產仔。
了解了母豬妊娠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需要我們對飼喂量做如下調整:
母豬飼料要確保質量,不可用發霉、變質、冰凍、有毒性和強烈刺激性的飼料,否則易引起流產、死胎和弱胎。飼料不宜頻繁變換。
妊娠前期( 21 天內):子宮流體的發育。對于母豬來說,飼料能量的大約77%被用來進行儲備,此時是背膘儲備的最佳時機,這時母豬是單獨飼喂的。
妊娠中期(22天~60 天):仔豬的發育。在妊娠期早期需求量非常低,隨著胎兒的不斷發育,能量需求會越來越高。每窩仔豬總重大概為20公斤,需要母豬攝入約20公斤的飼料所提供的能量來保證仔豬的需求。
妊娠后期(61天~114天):體重持續增長,這一階段胎兒發育迅速,為哺乳期積蓄養分,母豬營養需求高。產前5-7天要逐漸減少飼料喂量,直到產仔當天停喂飼料。
假如一個5000頭母豬的豬場,既要每頭豬都能按時吃上飯,又要達到準豬媽媽自身的營養需求,有沒有一種好的管理模式,讓母豬舒舒服服度過妊娠期?傳統料線?人工調節效率太低。傳統ESF電子飼喂站?成本不低。
【賽兒肥】-全新設計妊娠母豬的智能化散養飼喂模式,能都做到,而且優勢明顯:
歐洲動物福利標準;
精準飼喂,無飼料浪費;
給料的同時給水;
后備母豬單獨分開;
不用爭搶喂食位;
節約20%的房舍面積;
軟件自動控制,數據集中;
成本低于ESF;
組合更靈活;